大渡河干暖河谷及其所在的横断山区是独特的自然、气候和地理单元,具有地质作用强烈,水土流失严重,滑坡、泥石流、崩塌等山地灾害频繁,以及生态环境脆弱等特点。过去长期的过量森林砍伐,落后的农、牧业生产方式,导致水土流失、草场退化、森林退化严重,生态服务功能低下。开展大渡河干暖河谷植被恢复技术与试验示范可开发、集成干暖河谷植被恢复技术,可为干暖河谷区植被恢复、水土保持和自然灾害防治提供技术支撑。
贡嘎山站朱万泽研究员带领其团队在开展国家重大研发计划专题 “干暖河谷退化植被恢复与稳定性技术试验示范”过程中,筛选干热河谷区优势乡土物种,依据立地基底、立地形态特征、立地表层特征和生物气候条件等因素划分立地类型,并针对不同立地类型开发集成有针对性的植被恢复技术,并展示推广示范。
| 
					 大渡河干暖河谷区植被恢复典型模式  | 
			|||
| 
					 立地类型  | 
				
					 植被恢复模式  | 
				
					 树种选择  | 
			|
| 
					 荒山缓坡阶地中轻度退化立地类型  | 
				
					 针阔叶混交模式  | 
				
					 侧柏+刺槐,侧柏+黄连木,侧柏+合欢  | 
				
					 侧柏、刺槐、黄连木、合欢  | 
			
| 
					 辐射松+刺槐,辐射松+合欢  | 
				
					 辐射松、刺槐、合欢  | 
			||
| 
					 阔叶林模式  | 
				
					 合欢、黄连木、青香木、刺桐  | 
				
					 合欢、黄连木、青香木、刺桐  | 
			|
| 
					 荒山陡坡中度以上退化立地类型  | 
				
					 灌丛模式  | 
				
					 羊蹄甲、车桑子、山蚂蝗、紫麻  | 
				
					 羊蹄甲、车桑子、山蚂蝗、紫麻  | 
			
| 
					 针阔叶混交模式  | 
				
					 云南松+羊蹄甲  | 
				
					 云南松,羊蹄甲  | 
			|
	
		
 
	
乡土树种筛选
2018年,专题组结合当地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,在汉源县富林镇清富村营造植被恢复试验示范200亩,树种选择为黄连木、合欢,株行距为2m×3m,种植密度为110株/亩,种植成活率在95%以上。
			
 
		
苗圃内黄连木和合欢幼苗